香港兆基创意书院

2024

开拓升学路径 为艺术梦打拚

合作机构:

在兆基创意书院,拥有人人平等观念,没有框框限制创作。老师并不是教室里的权威,学生也不是被动的「填鸭」,校长、老师及学生彼此以「人类」互称。透过「人类」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互动,校园洋溢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。为了让学生在艺术旅途上寻找无限可能,书院开办创意艺术文凭(Diploma In Creative Arts,DCA)课程。这个QF第3级的课程,具广泛认受性,帮助开拓本地及或海外升学路径,让学生继续为梦想打拚。

艺术的展现千变万化,却离不开与人的联系。在香港兆基创意书院(下称书院),「人」就是核心,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,也许就是一种艺术的展现。正如书院的署理校长甄拔涛(人称拔涛或Pat To)所说,「每一个人都跟整体人类息息相关,这个概念贯穿不同学科,教师其实是知识的海洋,学生就在海洋汲取养分」,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,展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教育。

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,不仅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的土壤,还开闢更多路径,让学生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。自2014年以来,书院开办的「创意艺术文凭(DCA)」已通过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评审为QF第3级,从而为学生打开了本地及海外院校的大门。目前已有八间本地大专院校认可DCA课程,获取该文凭的毕业生,可申请院校的高级文凭或副学士课程。事实上,不少DCA课程的毕业生在本地或海外学院升学,包括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、香港艺术学院、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、英国Norw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及 Goldsmiths, University of London等。

DCA获海外院校认可

副校长陈上城(人称水城)表示,DCA课程尚未获得资历架构认可前,要花大量时间撰写信件,向海外院校解释书院的课程、学生的艺术能力及学术水平。然而,获得资历架构认可后,只需一张文凭及书院网站,即可让海外院校掌握DCA课程的水平与学生能力,显示出资历架构认可课程具广泛认受性,一些英国的院校甚至要求申请者必须持有DCA。在本地升学方面,水城补充道,始料不及的是,资历架构认可的DCA课程,加强了书院与本地院校的联系,并且有院校接受学分转移,学生可节省课时和学费。

看到学生透过修读DCA课程,有著更广阔的出路,拔涛校长欣慰地说,「资历架构帮了学生很多,功德无量。」DCA课程是以校本创意专业导向课程(CPOP)的四大范畴为核心,包括设计及视觉传意、电影与录像艺术、表演艺术以及空间研习,再加上文化知识学习和中英语文基础能力训练。课程揉合艺术、文化知识及体验式学习,除了传统课堂,还包括专题模式(Project-Based Learning)、工作坊等多种学习模式,旨在学生学以致用,全面发展。

为年轻人创造可能性

「DCA珍贵之处就是为年轻人创造可能性。」水城副校长表示,传统的公开试有既定框架,而DCA就是则在框架以外,为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开拓升学或就业的路径。在书院任创意艺术文凭课程高级主任的黎炜仪(Miki),是书院的毕业生,她对艺术教育有深切的体会,「艺术家不是从考试诞生的」,因此书院透过不同的专题学习模式来评核学生的创作,而非以试卷来评估学生。

目前负责DCA课程的Miki表示,资历架构令艺术教育更有系统,不但结合书院的教育理念、文化及艺术创作,还促进全人发展,更跟开办QF第4级课程的大专院校,有著「共同语言」,在资历架构框架下促进沟通,这帮助探索更多可融入课程的元素。正如她所说,从事艺术创作就是不断的自我批判,使创作不断向前。她将这份力求进步的坚持,注入DCA课程,持续优化课程。此外,书院的助理校长(学生发展)李韦欣(Vivian)也表示,在资历架构下,不但让老师有更多角度考虑思考问题,为学生作出更好的决定,「希望当同学离开书院时,不仅拥有自己的能力和思维模式,同时还能与外界建立连系」,因此资历架构是一座重要的桥樑,把不同的「人」连结起来。

推动生涯探索教育

「当职业生涯不再是直线,除了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外,还需要灌输一些价值观,以装备他们迎接未来的挑战。」教育燃新项目经理邓敏琳(Bonnie)指出,基于这一初心,教育燃新在2020年至2023年于兆基创意书院启动「Future Education in Action」计划(FEiA)。这个为期三年的计划,旨在跟教师团队深入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及学校的发展方向。Bonnie指表示,老师灵活多变,具备创新思维,亦十分关顾学生,明了学生所需,但书院生涯规划乏工具帮助整合。因此,教育燃新引导书院建立相应的系统,例如为学生建立档案库,从初中开始保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,令学生在往后不同的发展能轻易展示自己的作品。

全文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