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KICC Lee Shau Kee School of Creativity

2024

開拓升學路徑 為藝術夢打拚

(Chinese Version Only)

合作機構:

在兆基創意書院,擁有人人平等觀念,沒有框框限制創作。老師並不是教室裡的權威,學生也不是被動的「填鴨」,校長、老師及學生彼此以「人類」互稱。透過「人類」之間的經驗分享與互動,校園洋溢自由的藝術創作氛圍。為了讓學生在藝術旅途上尋找無限可能,書院開辦創意藝術文憑(Diploma In Creative Arts,DCA)課程。這個QF第3級的課程,具廣泛認受性,幫助開拓本地及或海外升學路徑,讓學生繼續為夢想打拚。

藝術的展現千變萬化,卻離不開與人的聯繫。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(下稱書院),「人」就是核心,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,也許就是一種藝術的展現。正如書院的署理校長甄拔濤(人稱拔濤或Pat To)所說,「每一個人都跟整體人類息息相關,這個概念貫穿不同學科,教師其實是知識的海洋,學生就在海洋汲取養分」,這種平等的師生關係,展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藝術教育。

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,不僅為學生提供藝術創作的土壤,還開闢更多路徑,讓學生在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遠。自2014年以來,書院開辦的「創意藝術文憑(DCA)」已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為QF第3級,從而為學生打開了本地及海外院校的大門。目前已有八間本地大專院校認可DCA課程,獲取該文憑的畢業生,可申請院校的高級文憑或副學士課程。事實上,不少DCA課程的畢業生在本地或海外學院升學,包括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、香港藝術學院、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学、英國Norw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 及 Goldsmiths, University of London等。

DCA獲海外院校認可

副校長陳上城(人稱水城)表示,DCA課程尚未獲得資歷架構認可前,要花大量時間撰寫信件,向海外院校解釋書院的課程、學生的藝術能力及學術水平。然而,獲得資歷架構認可後,只需一張文憑及書院網站,即可讓海外院校掌握DCA課程的水平與學生能力,顯示出資歷架構認可課程具廣泛認受性,一些英國的院校甚至要求申請者必須持有DCA。在本地升學方面,水城補充道,始料不及的是,資歷架構認可的DCA課程,加強了書院與本地院校的聯繫,並且有院校接受學分轉移,學生可節省課時和學費。

看到學生透過修讀DCA課程,有著更廣闊的出路,拔濤校長欣慰地說,「資歷架構幫了學生很多,功德無量。」DCA課程是以校本創意專業導向課程(CPOP)的四大範疇為核心,包括設計及視覺傳意、電影與錄像藝術、表演藝術以及空間研習,再加上文化知識學習和中英語文基礎能力訓練。課程揉合藝術、文化知識及體驗式學習,除了傳統課堂,還包括專題模式(Project-Based Learning)、工作坊等多種學習模式,旨在學生學以致用,全面發展。

為年輕人創造可能性

「DCA珍貴之處就是為年輕人創造可能性。」水城副校長表示,傳統的公開試有既定框架,而DCA就是則在框架以外,為熱愛藝術的年輕人開拓升學或就業的路徑。在書院任創意藝術文憑課程高級主任的黎煒儀(Miki),是書院的畢業生,她對藝術教育有深切的體會,「藝術家不是從考試誕生的」,因此書院透過不同的專題學習模式來評核學生的創作,而非以試卷來評估學生。

目前負責DCA課程的Miki表示,資歷架構令藝術教育更有系統,不但結合書院的教育理念、文化及藝術創作,還促進全人發展,更跟開辦QF第4級課程的大專院校,有著「共同語言」,在資歷架構框架下促進溝通,這幫助探索更多可融入課程的元素。正如她所說,從事藝術創作就是不斷的自我批判,使創作不斷向前。她將這份力求進步的堅持,注入DCA課程,持續優化課程。此外,書院的助理校長(學生發展)李韋欣(Vivian)也表示,在資歷架構下,不但讓老師有更多角度考慮思考問題,為學生作出更好的決定,「希望當同學離開書院時,不僅擁有自己的能力和思維模式,同時還能與外界建立連繫」,因此資歷架構是一座重要的橋樑,把不同的「人」連結起來。

推動生涯探索教育

「當職業生涯不再是直線,除了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外,還需要灌輸一些價值觀,以裝備他們迎接未來的挑戰。」教育燃新項目經理鄧敏琳(Bonnie)指出,基於這一初心,教育燃新在2020年至2023年於兆基創意書院啟動「Future Education in Action」計劃(FEiA)。這個為期三年的計劃,旨在跟教師團隊深入了解學生的真正需要及學校的發展方向。Bonnie指表示,老師靈活多變,具備創新思維,亦十分關顧學生,明瞭學生所需,但書院生涯規劃乏工具幫助整合。因此,教育燃新引導書院建立相應的系統,例如為學生建立檔案庫,從初中開始保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,令學生在往後不同的發展能輕易展示自己的作品。

全文下載